2011年5月28日,农林经济管理学科评议组在南京农业大学召开工作会议,贯彻国务院学位办第26号和27号两个文件,主要讨论并确定农林经济管理学科二级学科目录,根据确定后的目录安排二级学科简介的编写分工,同时确定一级学科简介以及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的编写工作安排。参加会议的有农林经济管理学科评议组成员11人、部分院校农林经济管理学科负责人8人,以及学位办农工处欧百钢处长、南京农业大学校领导和研究院负责人等合计23人。
会议首先由学科组召集人钟甫宁教授传达学位办文件精神并介绍先期磋商沟通的初步意见,然后由欧百钢处长介绍学科目录调整以及简介编写的背景与要求。在召集人温思美教授的主持下,全体与会人员进行了充分而热烈的讨论,就讨论的问题形成共识,并对具体工作的安排形成一致意见。
会议认为,现有的农林经济管理学科属于交叉学科,既涵盖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等学科的相关科学领域,又形成以“三农”问题为核心且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具有强烈的实践性质和政策导向。农林经济管理学科不仅历史悠久,为我国农业与农村改革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肩负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开展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的重大历史使命。为了推动本学科的健康发展,有必要在科学界定本学科内涵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经济建设的重大需求和国际学术发展的潮流调整和增设本一级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目录。
会议认为,设定二级学科目录既需要考虑历史现实又要有一定的前瞻性;既要科学规范又需要反映经济社会发展对本学科提出的要求。经过反复讨论,会议认为 “农林经济管理”学科不应该按照部门或产业环节来划分二级学科,而应该从“三农”(即农业、农民、农村)角度来设计二级学科。会议建议原有的两个二级学科作为“农业”层面的学科继续保留,但由于名称易产生误解,建议改为“农业经济与管理”、“林业经济与管理”,以便体现其经济学和管理学交叉学科的特点。会议建议在“农村”层面上应增设相应二级学科。由于本科以及研究生专业学位目录中有农村区域发展专业,许多学校已经在“农林经济管理”一级学科下面自主设立了“农村发展”专业,且该名称涵盖范围较广,可在该二级学科下灵活设置林区、牧区等各类区域发展方向,因而建议增设“农村与区域发展”二级学科。另外根据国际发展趋势以及我国经济社会需要,本学科有必要设立“食物经济与管理”二级学科,把研究领域拓展到整个食物产业链,并且覆盖生产和流通组织等直接涉及农民问题的研究领域。
会议讨论中提出的二级学科目录建议还有:林业区域经济发展、森林资源与环境经济管理、牧区经济管理、资源与环境经济管理、区域发展与乡村治理、农村金融、农村组织与区域管理、农村贸易和农村金融等。在广泛讨论的基础上,会议一致同意各院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学科优势和当地经济建设的需要,按照已有规定在“农林经济管理”一级学科下面灵活选择自主设置的专业;正式提请学位委员会列入学科目录的专业暂时不宜过多。
经过充分讨论研究,会议一致决定在“农林经济管理”一级学科下设4个二级学科:“农业经济与管理”、“林业经济与管理”、“农村与区域发展”、“食物经济与管理”。
根据协商,会议先期安排12个培养单位分成四组直接承担本一级和二级学科的简介编写和学位基本要求的制订工作(具体工作安排与要求见附表)。会议号召各培养单位以及学科评议组成员积极为编写本学科的简介和研究生学位要求提供建议,共同完成学位委员会布置的工作,进一步推进本学科的健康发展。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农林经济管理学科评议组
2011年5月28日
会议出席人员
学科评议组成员:钟甫宁、温思美、戴思锐、温铁军、何秀荣、李崇光、郭庆海、曹玉昆、王征兵、杨建州、周应恒
领导以及主要培养单位代表:欧百钢、徐翔、黄祖辉、罗必良、霍学喜、刘伟平、陈建成、张安录、郑风田、朱信凯、罗英姿、林光华
主送:全体学科评议组成员
抄送:出席会议的培养单位代表
农林经济管理二级学科简介编写分工
2011.05.28
二级学科
编写单位
负责人
农业经济与管理
华南农业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西南大学
罗必良
李崇光
戴思锐
林业经济与管理
北京林业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
福建农林科技大学
陈建成
曹玉昆
刘伟平
农村与区域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
浙江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郑风田
黄祖辉
何秀荣
食物经济与管理
中国农业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365体育官方唯一入口
何秀荣
钟甫宁
霍学喜
注:1、*为牵头单位。
2、请各编写单位提出自己方案,也欢迎其他单位提出相关意见。请各牵头单位负责人于6月15日前完成汇总稿,并发回南京农业大学统稿。南京农业大学于6月20日前将综合版本发给各单位征求意见,6月底上报最终版本。
3、各二级学科牵头单位及南京农业大学共同承担一级学科简介和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的编写,编写机制同上,9月底前完成初稿。